多家大型银行限制开展与瑞信交易 瑞银信45+不允许降级使用的知识
当前大家对于多家大型银行限制开展与瑞信交易,关于瑞银信45+不允许降级使用的介绍都是颇为感兴趣的,那么小编也是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这方面信息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多家银行严控非消费类交易,这对以后哪些类型消费会有影响?
多家银行严控非消费类交易,这对以后一些用POS机虚假消费的人群会产生影响,其次是健全了消费市场的渠道,再者就是一些非法的交易也会受到影响,另外就是一些特殊消费也会受到影响。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分析多家银行严控非消费类交易,这对银行以后会产生这些具体的影响。
一、对以后一些用POS机虚假消费的人群会产生影响
首先是对以后一些用POS机虚假消费的人群会产生影响,对于这些人群而言之所以选择虚假消费主要的原因就是这样子可以使得自身获得一个长期的随意套现,这样子危害到了银行系统的利益。
二、健全了消费市场的渠道
其次是健全了消费市场的渠道,对于经济市场的消费渠道而言出了对应的一些经济建设需要特别留意,其他的方面也是需要重视的,因为如果涉及到一些不合规的消费这样子对于经济市场的发展是不利的。
三、一些非法的交易也会受到影响
再者就是一些非法的交易也会受到影响,对于一些非法的交易而言如果借助对应的一些银行系统就会使得对应的银行发生一些严重的威胁,这是非常不利的对于银行系统的发展而言。
四、一些特殊消费也会受到影响
还有就是一些特殊消费也会受到影响,对于有关人员而言在消费一些特殊的产品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阻碍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特殊的消费是需要被纳入对应的消费监管的,从而形成一个更加有序的市场。
银行工作者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
应该加强对于一些消费的监管,不要随意发放一些POS机给到一些人群,这样子对于银行自身的利益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账户受限?多家银行发布客户信息核实通知
为全面落实监管部门关于账户实名制和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的相关要求,切实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等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法人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等相关规定,多家银行陆续发布公告称将开展客户个人信息和单位客户信息的核实工作。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核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国籍、职业、联系电话、联系地址、身份证件类型及号码、证件有效期限。核实信息之多,可谓史上最严。
特别要提醒的是,多家银行均表示,对留存身份信息不完整、不真实的客户,银行将中止其名下账户的金融服务。
光大核实自然人和非自然人客户信息
近日,光大银行在其官网重点发布《关于核实完善客户基本身份信息的公告》,要求核实自然人客户的姓名、性别、国籍、职业、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联系电话、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等。
非自然人客户的名称、住所、经营范围、营业执照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码;可证明该客户依法设立或者可依法开展经营、 社会 活动的执照、证件或者文件的名称、号码和有效期限。
非自然人客户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授权办理业务人员相关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受益所有人相关信息(包括姓名、联系地址、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等。
公告称,2020年11月26日起,陆续分批对身份信息不完整、有误、无效或失效的客户账户采取限制资金转出、取现、消费等服务措施,并暂时中止办理相关业务。
多家银行陆续发布信息核实公告
据了解发布类似公告的不止一家银行。
招商银行在今年的1月7日和4月30日分别发布公告表在该行留存的身份基本信息不完整、错误、无效或失效,将对名下的账户终止提供金融服务。
平安银行在3月31日的公告表示持续开展客户身份信息核实和完善工作,客户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种类、身份证件号码、身份证件有效期限、性别、国籍、职业、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等。自2020年5月20日起,如在我行预留的身份信息不完整或未及时更新(包括开户证件仍是15位号码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将逐步对您名下账户的金融服务进行限制。
华夏银行4月20日公告称对个人客户2020年6月1日起,对身份证件无效、证件过期90天以上的客户,采取限制一定金融服务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只收不付、不收不付、限制非柜面交易等)。对单位客户自2020年6月1日起,将陆续对留存信息缺失、有误、无效或证件过期90天以上的客户,采取限制一定金融服务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只收不付、不收不付、限制非柜面交易等)。
中国银行2020年6月30日公告,自2020年7月4日起,对留存的身份信息不完整、不真实,或有效身份证件过期且在合理期限内没有及时更新的客户,将无法对您名下的账户继续提供金融服务。
重点排查身份证过期和多人使用同一电话
银行为何要启动身份信息核查工作?
有银行人士介绍,当前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中用于转移非法资金的银行账户,大部分是不法分子利用已挂失或者已失效的居民身份证冒名开立的账户。
该人士指出,在核查身份公告中,身份证过期是银行重点提醒的一种情况。同时,排查多人使用同一电话的账户,防止一人非法控制多张银行卡的现象发生,如果无法证明合理性的将被暂停业务。
据了解,这种大规模排查自19年已经开始,各家银行对自家客户中的存疑客户进行系统性核查摸排,并非涉及所有客户。银行会主动向存疑客户预留手机号发送短信通知,这种短信是定向发送的,没有问题的客户不会收到。
如果客户还不放心,可主动致电银行客服或到银行网点查询自己的账户情况。而由于各家银行 科技 系统能力、风控能力差异化较大,各家银行的时间表也并不统一。
多家银行下调个人账户线上交易限额,这对普通百姓会有什么影响?
我认为对普通百姓的影响微乎其微。4月12日,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龙海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发布了公告,对部分客户的个人网银、掌银转账、网上支付交易和非柜面业务的限额做出调整,单日限额调整到1万元甚至几千元不等。随后,#多家银行下调个人账户线上交易限额”冲上某博热搜。网友纷纷调侃,“看来是时候考虑取点现金放在家里了”。
简单的给小伙伴说下具体的调整细节,每家银行还是有些区别的。
3月24日,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于发布公告,自2022年5月12日起,会对网上支付交易限额做出调整。主要有网上支付交易,默认单笔限额及单日限额统一调整为10000元人民币。
4月2日,农业银行发布公告,近期陆续会对部分个人网银及掌银转账限额做出调整,主要是为了保障账户和资金安全以及防范电信诈骗。不过,没有提到调整地区、用户类型和调整细节。
4月9日,龙海农商银行发布公告,将对账户进行风险分级分类后设置不同档次的非柜面业务限额(柜面交易、收款业务不受限),主要通过参考客户预留的个人信息(年龄等)、近6个月收付款交易金额、笔数以及账户余额等因素。开始时间为2022年4月20日。
4月12日,浦发银行杭州分行发布调整公告。其实之前,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长沙分行、福州分行都发过类似公告,将根据账户使用情况,适当调整非柜面业务限额。
为什么说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不大呢?
首先是调整原因,主要是为了贯彻国家政策,实行对个人账户分级分类管理、防电信诈骗、反洗钱等要求,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这是好事啊,为了保护我们的财产安全,如果你认为这都不好,我没话讲。
其次,限额主要是非柜面交易的限额,用户正常取款、柜面转账等都不会有影响,这说明线下渠道是不受影响的。
还有,大家最关心的个人账户线上交易额度,如果客户想提升线上转账限额,可以带上身份证和银行卡,到任意一个账户银行网点进行办理。可能有的地区因为监管要求,还要一些其他的材料。我也搜索了相关话题,很多有怨言的都是网购用户,也能理解,这的确有点麻烦,毕竟这关系到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还有第三方支付平台。
总体来看,这次调整虽然大额转账会带来不方便,但是我们的账户更安全了,这点你不能否认,一旦真的碰到诈骗了,损失会小很多。一个新事物的出现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我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银行肯定能平衡好交易便利性和防范风险。
多家银行下调个人账户线上交易限额,对公司经常用个人账户付款人有何影响?
随着打击电信诈骗行动的持续展开,近日,光大银行、农业银行、龙海农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对部分客户个人网银、掌银转账、网上支付交易和非柜面业务的限额进行调整,针对相关账户的限额工作主要是为了落实相关要求,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保障客户账户资金安全。
多家银行下调个人账户线上交易限额,对公司经常用个人账户付款人有何影响?
1、对于很多收取现金或者不需要开具发票的行业,用个人账户收取公司账款基本是很多企业普遍的现象。如果公司一旦出现经营不善而负担债务,债权人将轻易地突破有限责任公司对股东的保护,而要求股东用个人资产承担连带责任。
2、个人账户收取公司账款的另一个重要动机就是避税。目前经营企业主要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公司分红后产生个人所得税等。未开具发票的收入则是最好的逃税资金,部分企业家就抱着侥幸心理将收入直接转入自己或者家人账户,从而达到逃税的目的,这种行为也是法律所禁止的。3.业务实质交易链条不完整
一个完整的货物贸易闭环,要求是采购—运输(如有)、加工(如有)-销售-运输(如有),中间的某个交易环节如果因为个人账户支付导致无有效的入账凭证,从而导致业务真实性证明力不完善。
3、某些老板通过个人账户发放工资薪金,名义上减少员工的个税,表面是没有履行个税代扣代缴义务产生的个税相关风险;更深层,一是导致员工的社保的缴费基数永远是最低,有人事相关风险,二是企业仍然没有合理的费用开支,导致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凭证不完整。
最后提醒大家:税务局对个人账户稽查是毫不留情的!个人账户走款已成为税务严查的风险点,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尽量避免私账,降低税务风险不仅仅如此,去年央行又发布了《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的通知》(银发[2020]105号),可见国家对私户避税的零容忍。
多家银行为防范电信诈骗下调个人账户线上交易限额
多家银行为防范电信诈骗下调个人账户线上交易限额
多家银行为防范电信诈骗下调个人账户线上交易限额,目前包括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已相继发布公告将下调个人账户线上相关业务交易限额,多家银行为防范电信诈骗下调个人账户线上交易限额。
多家银行为防范电信诈骗下调个人账户线上交易限额1
为进一步加强个人银行账户管理,近期,包括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农业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宣布下调个人账户线上相关业务交易限额,内容多涉及线上转账限额及网上支付交易限额等。
例如,光大银行官网公告就显示,为提升顾客用卡体验,同时兼顾安全与便捷,自2022年5月12日起,将对网上支付交易限额进行调整,用户通过各类网上交易渠道消费并通过光大银行支付平台完成的支付交易,默认单笔限额及单日限额统一调整为1万元。
农业银行公告中也提到,近期电信网络诈骗频发,为保障客户账户和资金安全,落实监管规定,该行会陆续对部分客户个人网银及掌银转账限额进行调整。
此外,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长沙分行、福州分行、龙海农商银行等机构在近期也曾发布《关于调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非柜面业务限额的公告》,称将根据账户使用情况,适当调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非柜面业务限额。
而对于调整原因,各家也多提及与防范电信电信网络诈骗有关。
例如,浦发银行客服人员此前就曾介绍称,该举措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贯彻人民银行对于个人账户分级分类管理、防电信诈骗、反洗q等要求。
多家银行为防范电信诈骗下调个人账户线上交易限额2
4月12日,“多家银行下调个人账户线上交易限额”冲上微博热搜。有网友调侃道,“看来是时候考虑取点现金放在家里了”。
记者了解到,出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原因,目前包括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已相继发布公告将下调个人账户线上相关业务交易限额,包括线上转账限额及网上支付交易限额等。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所谓的限额主要是针对非柜面交易,不影响用户正常取款、柜面转账等。实际上,如果后续用户觉得额度不够也可以去网点申请调额。“各家银行的调整都有不同,甚至同一家银行不同地区的'调整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一般都可以申请调额,因特殊情形无法前往网点进行限额调整的也可以致电银行”。
银行调整限额至1万元
记者注意到,在具体调整范围和细节方面,各家银行表现有所不同。
4月12日,浦发银行杭州分行发布调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非柜面业务限额的公告。而在此前,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长沙分行、福州分行均发布类似公告,将根据账户使用情况,适当调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非柜面业务限额。
4月9日,龙海农商银行发布《关于批量调整存量个人结算账户非柜面业务限额的公告》,将对账户进行风险分级分类后设置不同档次的非柜面业务限额(柜面交易、收款业务不受限),主要通过参考客户预留的个人信息(年龄等)、近6个月收付款交易金额、笔数以及账户余额等因素。具体调整开始时间为2022年4月20日。
4月2日,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近期会陆续对部分客户个人网银及掌银转账限额进行调整,主要是为了保障客户账户和资金安全和防范电信诈骗。不过,该公告中并未提及具体调整地区、用户类型和调整细节。
此外,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于3月24日发布公告称,自2022年5月12日起,将对网上支付交易限额进行调整。主要包括,网上支付交易,即您通过各类网上交易渠道消费并通过光大银行支付平台完成的支付交易,网上支付交易默认单笔限额及单日限额本次统一调整为10000元人民币。
就调整原因,根据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主要是为了贯彻人民银行对于个人账户分级分类管理、防电信诈骗、反洗q等要求,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和电信产业的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处于高发阶段。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此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有38%的网民表示过去的半年内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其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网民比例最高,占比22%;遭遇网络诈骗的网民占比16.6%。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诈骗多发且违规交易较多的情况下,银行也承担了很多安全和反洗q的责任。预计容易被诈骗的老年人,账户进出金额长期异常有洗钱嫌疑的用户都有可能成为被限制的对象。”
对用户影响有限
多家银行相继调整个人账户线上交易额度,究竟对用户的影响有所大呢?
对此,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从近年来支付金额、笔数及日常零售交易看,各行限额对普通客户影响有限。此举主要是防范钓鱼网站、电信诈骗、洗钱违法行为等对客户民众的财产损失风险。同时,银行部门会根据市场交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限额,少数客户合理大额交易可以与指定网点进行申请。
记者也注意到,银行在调整个人账户线上交易额度的同时,也表示如客户需要提升线上转账限额,可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和银行卡,到该行任一网点办理。部分地区因当地监管要求,可能需要提供其他辅助证明材料。
对此,多位网友均表示,近日已收到银行对非柜面额度调整的短信通知。
“尽管银行也提醒了如果有超额转账需求,可以持身份证到线下网点申请提额。但是对于爱网购一族而言,仍然觉得有点麻烦。”一位网友表示,希望银行可以尽量平衡好用户交易便利性与防范风险。
王蓬博认为,在大额转账时会不方便,但安全性会更有保证,而且一旦遇到诈骗损失会小很多。在保障安全上,预计银行未来将更多的在金融科技上下功夫,提升技防风控水平,而用户应该避免自己账户被跑分和洗钱平台利用,同时提升自身的防诈骗意识。
多家银行为防范电信诈骗下调个人账户线上交易限额3
近期,光大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公告,下调个人账户线上相关业务交易限额,包括线上转账限额及网上支付交易限额等。根据安全提示信息,此次调整主要目的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农业银行公告显示,为保障客户账户和资金安全,会陆续对部分客户个人网银及掌上银行转账限额进行调整。如需提升线上转账限额,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和银行卡,到银行网点办理。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提示,自2022年5月12日起,将对网上支付交易限额进行调整。网上支付交易,即通过各类网上交易渠道消费并通过光大银行支付平台完成的支付交易,默认单笔限额及单日限额统一调整为10000元人民币。用户可通过阳光惠生活APP“交易限额设置”及客服渠道自主修改网上支付交易限额。
浦发银行多家分行也相继发布关于调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非柜面业务限额的公告称,将根据账户使用情况,适当调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非柜面业务限额。
目前,线上转账、网上支付等银行线上业务已被用户广泛使用。业内普遍认为,此次银行下调个人账户线上相关业务交易限额,是银行针对电信诈骗等风险事件对个人账户管控的再一次升级,但如何在资金的安全性和用户的便利性上寻求平衡,是银行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瑞信连遭打击,是全球金融走向动荡的信号
(视觉中国/图)
当风暴潮来临时,没有一块礁石是安稳的。
4月21日,《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被迫出售许多头寸前,瑞士信贷与爆仓的对冲基金Archegos相关的投资敞口超过200亿美元。200亿美元当然不是小数目,但是问题可能更严重——瑞信到底在这次爆仓事件中承受了多大的损失,还是个谜,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损失的数字正在上升。
罩在瑞信上空的“乌云”——对冲基金Archegos爆仓事件发生在近一个月前。
3月26日,人类金融史诞生了一个新的纪录——对冲基金Archegos掌门比尔·黄(Bill Hwang)领衔主演了一场“人类史上最大单日亏损”,亏损金额达到了150亿美元。虽然这一事件的戏剧性很强,但是区区150亿美元Archegos自由资金的人间蒸发还不至于引发市场的普遍忧虑。问题是,比尔·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高杠杆操作把身后的金融大佬拉下了水,其中损失最惨重的就是瑞信。
Archegos并非常规对冲基金,而是一家仅面向自有资本形式存在的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因为不需要向外部投资者推销自己的基金,Archegos没义务披露任何信息,比尔·黄的策略和业绩一直对外保密。
但是,比尔·黄不向外部投资者推销自家基金,并不妨碍他的“外部合作”。与比尔·黄合作的各大投行不断给予比尔·黄所需的杠杆,这意味着他每投入一美元,就会有几倍资金买入其看好的股票。然而,由于Archegos没有披露信息的义务。理论上讲,比尔·黄的“合作伙伴”们并不清楚其他成员的存在,也就不存在统一策略的可能。
这就形成了“背对背”的抱团现象,以Archegos为中心的多家机构集体买入某些股票,导致这些股票的价格迅速上涨,盈利远超普通对冲基金。但是,在出货阶段,彼此信息隔离的抱团成员无法协调策略,很容易变成“大型踩踏现场”。这一场景与2021年年初中国A股市场的公募基金“抱团股”暴跌类似,区别在于A股公募基金抱团是“面对面”的公开操作。
无论背对背还是面对面,都要面临“抱团散伙”时的踩踏风险。抱团散伙发生踩踏时,谁跑得快谁就是赢家,这一次瑞信显然是跑得太慢了。
爆仓发生后,彭博和英国《金融时报》等金融媒体报道,Archegos重仓的股票遭遇“神秘抛售”,总金额达到190亿美元,导致相关股票市值蒸发330亿美元。不过,很快“神秘抛售”就不神秘了。抛售的主力不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就是Archegos的主力“团友”、华尔街大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仅高盛一家,就卖了105亿美元,成了砸在Archegos天灵盖上的大半块“砖头”。而大摩的出手也不含糊,前后一共卖出了80亿美元Archegos重仓股。从此,高盛、大摩“背信弃义”、“老实人”瑞信、野村巨亏的梗传遍了金融江湖。当时的消息是,野村巨亏20亿美元,瑞信更惨,亏了47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Archegos重仓股里中概股占了大半江山,腾讯音乐、爱奇艺、唯品会、跟谁学、百度都在其中。这些中概股的暴跌直接引发了事件。而瑞信和中国金融业的渊源深厚,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瑞信就和中国银行展开了深度合作。近年来瑞信更是在中国资本市场大展身手,很多中国 科技 企业的融资业务都得到了瑞信的加持,创造了很多成功案例。但是,也曾踩了瑞幸咖啡的坑。这次因中概股暴跌引发的Archegos爆仓事件中,瑞信成了最大受害者,可谓成也中概股、败也中概股,令人感慨。
更糟糕的是祸不单行,距离Archegos爆仓事件不到一个月的3月初,瑞信已经遭受了一次重创。英国金融公司格林希尔破产,与之有着密切业务关系的瑞信因此损失了至少40亿美元。也就是说,瑞信在2021年3月至少损失了近90亿美元,可谓惨痛。
其实,瑞信的经营压力早已不是秘密,2020年下半年就传出了瑞信与其长期竞争对手、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UBS)合并的消息。这一“巨头合体”的背景是抱团取暖——瑞士央行在2020年6月中旬发布的年度金融稳定报告中曾表示,受疫情影响,瑞银与瑞信都将面临信贷质量恶化。不知道瑞信遭遇“黑色三月”后,对这次“合体”会产生何种影响。
总而言之,瑞信的一连串经历可以视为全球金融体系走向动荡的标志。全球产业格局、经济版图、贸易体系正在经历一次巨变,“ 游戏 规则”的改写势不可挡。尤其是美国为首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在疫情之下大规模经济刺激直接增加了金融市场的变数,连百年老店、金字招牌的瑞信都显得力不从心、反应迟钝,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全球金融风暴会不会爆发”已经不是今天应该讨论的问题,讨论这场风暴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爆发更合时宜。
瑞信或许不至于成为下一个雷曼兄弟公司,但是下一个雷曼兄弟公司总是会出现的。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江东瑜
以上便是金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家大型银行限制开展与瑞信交易方面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评论